①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相关方主要包括顾客、所有者、股东、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社会等。
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并考虑政策、安全、环境、资源、地域、市场、社会责任等因素。
③企业发展战略及内部管理现状。
①标准化工作方针、目标以及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②企业标准体系, 标准制修订计划;
③标准实施与监督检查的方案;
④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策略;
⑤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策略;
⑥评价与改进的方法。
策划除关注规划计划、资源提供、产品实现/服务提供、监视、测量以及评价等过程外还需确定:①根据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企业标准化现状的分析,确定标准化对象,设计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建立健全以企业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 ②企业标准体系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相关联的标准协调。③企业标准体系能吸纳和提供其他管理体系所需的标准化文件, 并与之相互协调、完整配套。④企业标准体系框架符合GB/T 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24421—2009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标准规定。①企业标准体系按GB/T 15496、GB/T15497—2017 《企业标准体系产品实现》、GB/T 15498—2017 《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的规定构建。②服务业组织企业标准体系按GB/T 24421的规定构建。③企业标准体系也可按其他要求构建。①构建企业标准体系需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并能反映体系结构、相互关系以及标准明细等信息,企业标准体系表可包括编制说明、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等图表文件。②标准明细表给出的信息能满足企业对标准的管理和运用需要,并便于检索和分析,其至少包括标准的基本信息、关联信息和使用信息等。①没有相应或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时制定的产品/服务标准。②为满足相关方需求制定的产品标准,要素覆盖GB/T 15497 的规定。③为支持产品实现或服务提供制定的基础保障标准, 要素覆盖GB/T 15498 的规定。④为支撑产品实现标准和保障标准的实施而制定的岗位标准以及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其他标准。标准制修订程序一般分为立项、起草草案、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复审和废止七个阶段。①根据制修订标准的需要,收集和分析与标准化对象相关资料。②可采用以下途径进行企业标准编写:a)依据国际标准按GB/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 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定进行转化;b)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进行选择和补充;c)自主研制。③自主研制企业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与相关标准协调;b)促进新技术、新发明成果转化和提高市场占有率;c)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d)改善环境、安全和健康,节约资源;e)增强产品/服务的兼容性和有效性;f)有利于发展贸易,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g)标准实施的可行性;h)方便标准使用者使用;i)其他。④产品标准内容的编写应反映产品特性, 至少包括满足产品使用需求的功能性指标、技术指标、必要的理化指标及相关检验方法, 可包括环境适应性、人类工效学等方面的要求, 还可包括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运等要求。具体按GB/T 20001.10—2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的规定编写。⑤服务标准内容的编写应体现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时间性、文明性等特征要求, 至少包括服务流程、服务提供、服务质量与控制及验证等内容。具体按GB/T 24421.3—2009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 部分:标准编写》的规定编写。⑥产品/服务标准一般不包括产品的配方、组分、工装等可能涉及企业技术或商业秘密的内容。①确保实施标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得到相应标准。
②进行必要的标准化与专业技能培训。
③可将标准规定的要求转化为流程图、作业卡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交互系统等可视化形式, 提高实施效率和效果。
④对标准中有关特定(如质量、安全、环保等) 要求, 应落实到关键点并有相应措施予以保障。
⑤标准全面实施并连贯有效;企业标准体系运行按GB/T 15496 的规定。
⑥按标准要求记录和保存实施证据。
①监督检查内容至少包括:a)实施标准的资源与满足标准实施要求的符合情况;b)关键点各项控制措施的完备情况;c)员工对标准的掌握程度;d)岗位人员作业过程与标准的符合情况;e)作业活动产生的结果与标准的符合情况。②可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或普遍检查等形式开展监督检查,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相结合。④监督检查可成立专门的组织,也可由标准化工作机构根据计划安排组织实施。⑤监督检查可采用现场查看与问询、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核实与分析、运用技术或其他方法进行验证等手段。⑥监督检查结果应形成记录或文件,作为考核、改进的依据并进行处置。处置方式为:a)标准内容不符合实际需要时及时修订/废止标准;b)标准内容符合要求但相关部门执行不力时,需采取措施加强标准的执行力。(1)可制定企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的自我评价方案, 明确评价范围、评价程序与方法、责任部门、评价周期等内容。(2)评价与改进按GB/T 19273—2017 《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GB/T 24421.1—2009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 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4—2009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 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的规定进行。(4)改进的内容、措施、方法可制修订标准,纳入标准体系固化并持续实施。(1)规划和开展标准化创新工作, 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发挥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3)将研发的专利、新技术等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 指导企业生产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4)将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方法等成果转化为标准,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5)申请筹建或参与标准创新基地等标准化创新活动, 提升企业标准化创新能力。
(6)关注国际标准化创新动态, 指导企业创新工作。
①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的标准化工作至少包括:a)将标准化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和目标;b)明确与其相适应的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c)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资源保障;d)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进行督查;e)建立调动部门和全员参与标准化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f)批准或授权批准企业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g)执行与自身职务相关的标准。②标准化机构。企业可设立独立的标准化机构和专职标准化人员,也可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兼任。设立专(兼)职标准化机构和人员可根据企业规模、资源、战略需求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工作至少包括:a)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强制性标准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b) 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任务, 编制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c)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有关制度;d) 组织构建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e) 组织企业标准的制修订;f) 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与标准宣贯;g) 组织有关标准实施和企业标准体系运行;h) 进行标准化审查;i)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评价,保持企业标准体系的目标性和适应性。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验证,以及对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发布的新标准进行分析,提出制修订标准的建议,维护标准的有效性、适用性;j)建立标准化档案,管理各类标准及其他标准化文件;k) 跟踪、搜集、整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并及时提供给使用者;l)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委托的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和审查工作, 参加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③部门。企业各部门和生产单位的标准化工作至少包括:a)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机构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b)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标准化文件;c) 对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 提出标准化要求;d) 按要求做好标准实施的原始记录并根据规定汇总、归档;e)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标准化机构提出意见或建议;f)按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提出奖惩建议。企业标准化人员的能力至少包括:a)熟悉并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b)掌握与业务工作相关的生产、技术、经营及管理状况,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实践经验;c)具备相应的标准化知识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技能;d)具有相应的语言、文字、口头表达等能力;e)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①企业在销售产品/服务前,应声明公开执行的企业产品/服务标准信息。②公开的产品/服务标准信息包括:企业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公开相应的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执行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的,公开企业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对应的检验试验方法,也可公开企业产品/服务标准文本。④宜建立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或与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融合,对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与检查、评价与改进等活动信息进行专项管理。
⑤及时收集、更新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化信息, 进行分析、加工,并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转化为标准,更新企业标准体系。
⑥建立标准化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搜集、整理、评审、处置有关标准体系和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标准化信息。⑦定期对标准化文件进行整理、清理,确保有效适用。
制定GB/T 35778—2017 国家标准, 立足国情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模式, 突出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的特点, 明确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范围、内容、途径和具体要求等, 为广大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系统性指导。